天净沙·为董针姑作
吕止庵〔元代〕
玉纤屈损春葱,远山压损眉峰。早是闲愁万种。忽听得卖花声送,绣针儿不待穿绒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雪白的双手常常弯着,累苦了十指纤纤。两道眉毛淡若远山,低低地压迫眉间。心中早已有说不完的愁烦,猛然听得门外传来卖花的叫唤,顿时停住了绣针,忘了把线穿。
注释
玉纤:女子的手。春葱:喻女子手指。
远山:妇女的眉式。因望之淡如远山而名。
绒:指绣线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天下阅读网.天净沙·为董针姑作
赏析
《全唐诗》有朱绛的《春女怨》:“独坐纱窗刺绣迟,紫荆花下啭黄鹂。欲知无限伤春意,尽在停针不语时。”朱绛存诗仅此一首,却因末句巧妙的构思留名诗坛。本曲也多少受到了这首小诗的影响。
“玉纤”与“春葱”、“远山”与“眉峰”本属于同一类概念,诗人将它们分拆开来,间以“屈损”、“压损”的词语,“损”是无复旧貌的意思。这样的安排,便带上了一种昔今对照的意味,较之直言“屈损春葱”、“压损眉峰”,更觉婉曲深沉;而“玉纤”、“远山”的拈出,也暗示出主角董针姑的年轻柔美。针姑是对针线女子的称呼,因其飞针走线,所以作者先从其“春葱”寓目入手。所以起首两句,展示了一名年轻女子一边擢弄着纤
简析
此曲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一位温婉女子的内心世界与外界触动的瞬间,显示出她的情绪在愁绪与欢乐之间的微妙转换。整首曲子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,既有静谧的美,又有生动的情,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古代女子独特的生活情趣与情感世界,其中萦绕着一抹淡淡的愁绪,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或许是对未来不定的忧虑,亦或是对情感生活的微妙感触。
吕止庵
吕止庵,别有吕止轩,疑即一人。生卒、经历不详。散曲作品内容感时悲秋,自伤落拓不遇,间有兴亡之感,可能是一宋亡不仕的遗民。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词"如晴霞结绮"。以后庭花十首得盛名。今存北词谱及阳春白雪中。所做散曲作品现存小令三十三首,套数四套。 12篇诗文 6条名句
拾葚供亲
《二十四孝》〔元代〕
蔡顺,字君仲,少孤,事母至孝。遭王莽乱,岁荒不给,拾桑葚,以异器盛之。赤眉贼见而问曰:“何异乎?”顺曰:“黑者奉母,赤者自食。”贼悯其孝,以白米三斗、牛蹄一只赠之。
人月圆·客垂虹
张可久〔元代〕
三高祠下天如镜,山色浸空濛。莼羹张翰,渔舟范蠡,茶灶龟蒙。
故人何在,前程那里,心事谁同?黄花庭院,青灯夜雨,白发秋风。
沉醉东风·秋景
卢挚〔元代〕
挂绝壁松枯倒倚,落残霞孤鹜齐飞。四围不尽山,一望无穷水。散西风满天秋意。夜静云帆月影低,载我在潇湘画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