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枝花·春日送别
刘庭信〔元代〕
丝丝杨柳风,点点梨无雨。雨随无瓣落,风趁柳条疏。
春事成虚,无奈春归去。春归何太速,试问东君,谁肯与莺无做主?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杨柳在丝丝微风中飘荡,梨花在点点细雨中绽放。雨点随着花瓣飘落,柳条在风中显得格外疏朗。春天过去了,谁也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。春天为什么走得这样快?请问司春的东君,谁能为春天景物作主。
注释
东君:传说中的司春之神。
莺花:莺啼花开,泛指春天景物。
赏析
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《春日送别》的第一曲,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。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,由景生情,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。
这首曲子的曲辞确实是“语极俊丽”。开头四句,作者扣住题中的“春日”,用工细绮丽的笔墨,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。风衬杨柳,显杨柳更风流;雨衬梨花,显梨花更圣洁。杨柳随风,梨花带雨,风与杨柳,雨与梨花,皆互为映衬,相得益彰。风乃“丝丝”风,雨乃“点点”雨,“丝丝”、“点点”两个叠词,把春天特有的轻柔、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;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,花落如雨的比喻。这四句对仗工整,实际上是以诗入曲,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,色调更和谐。
简析
这首曲子先用工细绮丽的笔墨,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;后对匆匆而尽的“春”的质问,也是对匆匆离去的“人”的埋怨,结末由怨而转为幽愤。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,由景生情,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,把春天特有的轻柔、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,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刘庭信
刘庭信 元代散曲作家。益都(今山东)人。原名廷玉,排行第五,身黑而长,人称"黑刘五"。为南台御史(一说湖藩大参)刘廷□从弟。生卒年不详。《录鬼簿续编》说他"风流蕴藉,超出伦辈,风晨月夕,惟以填词为事。"刘庭信的作品以闺情、闺怨为主,题材比较狭窄,但是在当时却很有影响。 16篇诗文 16条名句
寨儿令·鉴湖上寻梅
张可久〔元代〕
贺监宅,放翁斋,梅花老夫亲自栽。路近蓬莱,地远尘埃,清事恼幽怀。雪模糊小树莓苔,月朦胧近水楼台。竹篱边沽酒去,驴背上载诗来。猜,昨夜一枝开。
凭栏人·题情
贯云石〔元代〕
花债萦牵酒病魔,谁唱相思肠断歌?旧愁没奈何,更添新恨多。
情泪新痕压旧痕,心事相关谁共论?黄昏深闭门,被儿独自温。
送姬仲实隐士北还
王恽〔元代〕
纷纷末术例从谀,邂逅淇南论有馀。
贾传自怜多感慨,东门何意泥孤虚。
雨连宾馆留三宿,天遣幽怀为一抒。
觉我胸中闻未有,九峰新说历家书。